西风烈报道团遥望中天山主峰博格达,告别达坂城的姑娘和马车夫,告别白杨河湍急河水之上中国最后的木拱桥,向着巨石嶙峋的后沟穿越。当年打通这段险峻的山沟是苏联援华物资运输线上最艰难的一处工程,东北抗日义勇军工兵队有三十五人死于拓宽盘山公路的爆破作业。这条山沟的地质状况是如此的脆弱,以至于修建兰新铁路时不得不开凿隧道群,以躲避频繁的山体滑坡和泥石流。十里山沟越过,中国最低的洼地吐鲁番盆地就在我们面前敞开了布满黑色砾石的胸怀。当年盆地里建有三个苏联援华车队接待站,第一个是吐鲁番,第二个是鄯善,第三个是七角井。西风烈报道团先前派到这里搜集资料寻找证人的记者奔波四天收获寥寥,没有找到当年的亲历者;仅仅找到了十多条民国时期有关修路的档案,以及鄯善苏联汽车接待站遗址,遗址之上现在是一个商场。这里是亚洲腹地最干旱的荒漠地带,一些历史词汇描绘着它的地理特征:火焰山穿过的吐鲁番,古代叫过火州;鄯善,蒙古语,尘土之意;戈壁,亦是蒙古语,难生草木的土地之意;哈密,有相当多的来源解释,我们则倾向于学界较多的说法,它系蒙古语旋风之意。我们站立在荒漠的风中,遥想着当年绵延十里的驼队和成百上千辆汽车颠簸着仆仆东行的景象,艰辛困苦浮现眼前。一篇讲述驼队的资料说,数以千计的骆驼组成许多分队,一峰骆驼一次驮一百公斤汽油,日行三四十公里,往返一趟超过两个月。一匹马拉着两只高轮的二饼子车五辆车一组,由一个马车夫赶着,每辆车一次装汽油三十小桶,计三百公斤。参加畜力运输的民工多为维吾尔族、哈萨克族青壮年,他们吆喝着牲畜行进在风沙无休无止的戈壁上。冬天气温零下四十多度,吆车人坐不得车,牵驼人骑不得驼,三千里来回往往都是步行。运输队每到一地一般都在城外宿营,他们照料好牲畜后,再找个避风处架锅做饭,风餐露宿。一篇讲述苏联援华物资运输车队保密的资料说,车队成员之间也不能叫名字,都以先生称呼。所谓的道路只是加宽过的驼道,经验最丰富的司机也没有走过如此艰辛的路程。成百上千的苏军司机在漫长的运输线上忍受着各种煎熬,常常半天见不到一个村庄,饿了就吃点黑面包,渴了就喝随车的凉水。即使到达了接待站,条件也是相当简陋的,不少站点的饮水、粮食和蔬菜是从上百公里外驼运来的。苏联司机从不在吃的方面为难中方接待人员;事实上他们总是挤出更多的时间睡觉。一位红军驾驶员在回忆录里说,记不得在什么地段,我们遇上了一百公里长的盐碱地,用一档速度爬行了七天,车轮和钢板换下的数目记不清了。大家被折磨得全身没有一个完整之处,手上青一块紫一块,臂膀也肿了起来,天龙开服一条龙服务一个个筋疲力尽,还只能睡在驾驶室里。当年的接待站有些什么样设施呢?一份史料说,一九三九年十二月上旬,苏联驻华大使鲁尕涅茨阿列尔斯基大使考察了大通道沿线接待站,每到一站都要参观食堂、澡堂、接待室。大使先生回国后不到二十天,在去高加索疗养的途中因车祸身亡。关于当年运输线上本地的社会情况,时间与人事日益久远,显然越来越不太可能寻找到有细节的故事了。档案上的情形又如何呢?吐鲁番方面几乎没有保存下来;鄯善总算找到了一点:一九三七年新疆省政府训令称,鄯善县境内汽车公路已派民工四百名,限十五日内完工,所需工具由民工负担,粮食供应月每人四十五斤,工人烧柴和工资由县根据当地实际发给。一九三七年新疆边防督办公署训令称,鄯善县政府派工限期修理七角井飞机场并雇民夫一百名修理七角井汽车道路。一九三八年新疆省政府训令称,修建七角井至鄯善汽车道路及七角井飞机场所需工料费由财政列销。一九三八年鄯善县政府呈报迪化称,七克台一段汽车路碱砂未解冻陷车影响交通,速派员抢修。一九三九年五月,鄯善县政府电函吐鲁番分银行王经理称,筹办汽车转运公司资金不足恳请贷款。一九三九年十月三日,鄯善县政府呈报称,七角井至鄯善公路及七角井机场即将竣工,一切人工费用各项总计银两呈核被查。一九三九年十二月七日,迪哈公路局第二段段长函称,戈壁滩修路缺运输车辆难以完成,请鄯善县政府再派民车贰拾辆以便工作。乌鲁木齐民族干部学校政研室主任徐卫东教授接受西风烈报道团采访时说,当年修建苏联援华陆地大通道时,乌鲁木齐、达坂城、吐鲁番、鄯善、哈密、星星峡沿线参加修路的各族群众超过十万。几纸颜色发黄的官方文书,多少记录下了当年修路的艰难:解决资金匮乏的办法是向吐鲁番银行王经理贷款,解决修路人力的办法是雇佣民工,解决修路工具的办法是让民工自带,解决运输工具的办法是请鄯善政府再派民车二十辆,还有民工的供粮和烧柴,等等。上面的档案好几处地方提到七角井这个地名。四面山地环绕的吐鲁番盆地有两个缺口,达坂城是西门户,七角井是东门户。七角井之名源于水的匮乏:史载左宗棠部宿营此地时掘井找水,为数七个,故名七个井子。新疆东部地区因为历史和地缘关系陕西甘肃人居多,陕甘人称个为角,这个地名慢慢演变成了七角井。盆地东门户哈密之七角井当年设有接待站。至于上面档案中说到的七角井飞机场,同北部三百公里外的奇台航空站有关。当年新疆修建了伊犁、塔城、乌苏、乌鲁木齐、奇台、烈焰开服一条龙服务哈密六个航空站,使得苏联援华飞机一站一站接力向东飞往中国内地抗战前线。塔城的只在极早时期使用过。那时还修了两个备用机场,一个在精河,西风烈报道团在前面的苍茫黑山头一节里讲过,一个则是七角井,七角井有过一个苏联人驻扎的导航站,为奇台过来飞越天山的飞机导航,以及为乌鲁木齐过来飞往哈密的飞机导航,此外还有一个直升机停机坪。西风烈报道团都没有找到这两个备用机场使用过的记录资料。戈壁上的这两个备用机场来于尘土归于尘土,岁月的风沙埋没了当年的痕迹。从西到东,吐鲁番盆地恰五百里长。五百里路线上设置三个接待站反映了行路难,难的不是通过戈壁的道路本身,不是年降水量一二十毫米的极度干旱,不是白天四五十度高温的极度酷热,最难的是动辄超过十级的席卷荒漠的暴风。唐代边塞诗人岑参诗云,赤亭多飘风,鼓怒不可当、北风夜卷赤亭口,一夜天山雪更厚。新疆图志则云,妖风作时,沙鸣石走,车马皆可飞腾。赤亭是唐代建立在盆地隘口山坡上的边防哨所,史记镇兵四十二人。现在遗留有长宽各百米土木结构轮廓,残墙上有许多个射箭用的孔洞。春秋之间猛烈的西北风是盆地最重要的自然特征,以春夏最为强烈,以五月最为频繁。暴风频仍的原因有两个,第一个是低洼的盆地北靠中天山的巨大落差造成气流急剧变化,第二个是天山阻隔的西伯利亚冷气流盘踞在准噶尔盆地,最终在西边的小草湖和东边的七角井这两个缺口喷涌而出,都形成了令人生畏的百里风区,瞬时即超过八级的暴风卷起漫天砂砾常常掩埋掉公路铁路,奇迹Mu开服一条龙服务甚至颠覆列车。哈密史志记载,一九四零年,两辆苏联汽车行至十三间房一带遭遇黑风,车翻货飞人失踪。七角井附近的地方十三间房从前叫作鬼谷口,也叫过黑风川和黑风口,无论是哪一个,暴风之厉都狰狞而出。清人纪晓岚记这里为风灾鬼难之国。现代记录到最高风速每秒六十四米,即十七级飓风;一年里刮八级以上大风的日子超过四个月。玄奘有云,上无飞鸟,下无走兽,复无水草。这个没有红柳没有骆驼刺寸草不生满地黑石的百里风区现在建设了壮观的风力发电机群,成为亘古戈壁上的现代地标。行走在东天山南麓生长着低矮芨芨草的荒漠,鲁克沁的鼓声依稀传来,不绝于耳。鲁克沁木卡姆最大的特点是无鼓不歌无鼓不舞。遥想当年,那些筚路蓝缕的驼队,那些一往无前的车队,满载了一个民族最急需要的援助,它们听到过飘荡在漠漠荒野里的苍凉鼓声吗?黄沙漫漫,前路漫漫,苍劲的鼓声响应着驼铃声引擎声,鼓舞着饥寒交迫精疲力竭的它们向东向东、向着东方的抗战前线前行。小说《网游之热血传奇》三卷 第3网游公会 湖南人的家族